在台中工业区,有一家默默将台湾制造推向国际舞台的公司。他们的精密机械正在NASA太空计划中运转,支撑着波音飞机生产线,设备遍布全球65个国家,累积超过3万台出货实绩,让台湾制造如日不落般在世界各地发光发热。
这些成果的起点来自60年前,有位机械学徒陈建智在台中甘蔗田边创业,怀着「不能只做代工,要有自己的技术」的信念,七天七夜不阖眼,手工打造出台湾第一台Bridgeport型铣床,开启了协鸿工业自主研制的篇章。
然而,时代的巨轮不会停下脚步。当企业经营重任传承到第三代执行董事陈致杰手中时,他面对的是来自中国大陆、日本的激烈竞争压力,以及全球智慧制造的转型浪潮。但他选择的不是保守的守成策略,而是勇敢的变革之路。
在产发署与精密机械研究中心协助下,协鸿导入AI即时监控与智慧能源管理系统。转型成果惊人:维修成本降低5-10%,设备单价提升10%以上,加工精度大幅跃升。
这个案例证明了:当传统工艺遇上AI,并非被取代,而是迎来了全面升级。产发署将持续陪伴台湾产业,一起用科技深化工艺、用转型打开未来。
资料来源 :